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返回顶部
分享到

我们的价值并非“不可替代性”,而是不受限于企业的“可替代性”

职场资讯 2024-4-13 18:56 784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这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观点,我们无法验证观点的正确与否,我们只能选择相信与拒绝,而不同的选择,使我们驶向不同的命运河流。但有一些观点,经过口口相传,逐渐成为了一种共识、一条铁律,没有人去思索它,更没有 ...

这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观点,我们无法验证观点的正确与否,我们只能选择相信与拒绝,而不同的选择,使我们驶向不同的命运河流。

但有一些观点,经过口口相传,逐渐成为了一种共识、一条铁律,没有人去思索它,更没有人去怀疑它,大家只是忠诚的执行,坚定的信奉。

毫无疑问,职场的“不可替代性”便是这样的一种共识、一条铁律,但它真的“正确”吗?

我们的价值并非“不可替代性”,而是不受限于企业的“可替代性”



我们的价值并非“不可替代性”,而是不受限于企业的“可替代性”

不可

替代性?


职场中的不可替代性,指的是我们有着过硬的核心竞争力,占据关键岗位与资源,并且承担着企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决策。

许多人努力提升着自己的能力,以成为企业中“不可替代”的那个人,期望不必担忧于企业的人事调整,获得安稳的工作机会与稳步提升的待遇。

不可否认,在某些时候员工确实具备不可替代性,比如在某些重大项目的关键期,对关键员工的替代,显然会造成企业无法承受的后果,因此关键员工可以随性的提出要求,并且会获得正面的回应。

但这种不可替代有着时效性,随着项目的结束,企业有时间、机会去进行整顿时,也就进入了“清算”环节。

我们的价值并非“不可替代性”,而是不受限于企业的“可替代性”



01 不可替代违反企业原则

不可替代的背后是被需要,企业需要我们的能力与经验去完成一些关键工作,但并不意味着这种需要会随时存在。

员工与企业之间,虽然理想上应该处于合作状态,但现如今的情况下,更多的是零和博弈状态,没有员工希望被企业所捆绑,全盘接受企业的无理要求。

同样也没有企业愿意被员工所要挟,企业在关键岗位上,通常都会设置AB角,以防止由员工异动引起的项目运转阻碍。

在零和博弈状态,员工掌握越多的资源与权限,充当着越为重要的岗位,则拥有着更高的话语权,从而会对企业的薪酬、制度产生影响。

“如果一名员工是一个项目的关键人物,负责整个团队的运转,他完全可以以此为要挟,要求企业提供更好的福利”。

虽然很多时候,员工并不会使用这种直面冲突的行为去与企业沟通,但企业的风险管理,使其不得不去考虑这方面的可能性。

因此,员工的不可替代性有违企业的原则,不可替代对企业来说本身便是一种伪命题。

我们的价值并非“不可替代性”,而是不受限于企业的“可替代性”



02 并不存在的“不可替代”

许多人都在追寻“不可替代”,因为“不可替代”不仅意味着能力的提升,更不仅仅是未来的安慰,还意味着巨大的利益。

毕竟对于员工来说,当自己实现了不可替代,也有了与企业沟通甚至是谈判的基础,可以换取到更高的职位与更好的薪酬。

但在现实中,许多人在追寻“不可替代”时,却往往处于薪酬不符合预期的状态,领导可以以“未来”作为许诺,从而使员工忍受暂时的低职位与低薪酬。

不止于此,员工所损失的薪酬,成为了一种沉没成本,使员工即使处于非常不合理的薪酬状态下,也不甘于放弃,因为一旦放弃则意味着从前的付出都付之东流。

而员工努力成为“不可替代”的过程中,本质也是一种将自身与企业捆绑的过程,员工需要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认同企业的文化,从而被企业塑造为“熟练”、“优秀”的员工。

但此时,员工的技能都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所进行调整的,员工技能的独特性,使他们无法适应其他企业。

摆在员工面前的是,自己的能力只适合本企业,去其他企业则需要长时间的调整,而这也意味着自己的付出付之一炬。

因此,所谓的“不可替代”,不过是将员工“私有化”的过程,而对“不可替代”的追寻,则是员工的飞蛾扑火。

我们的价值并非“不可替代性”,而是不受限于企业的“可替代性”



我们的价值并非“不可替代性”,而是不受限于企业的“可替代性”

不可替代

背后的“谎言”


“不可替代”为何会被大众所接受,为何会被当做一种共识,使许多人在追寻的过程中即使损失了利益,却还是深深认同,从不动摇,直至幡然醒悟?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把企业看做一个利益集合体(事实可能就是如此),所有的参与者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

如果没有一些规则去限制,如果没有一些方式去指导利益的分配,那么参与者互相之间只会是残酷的丛林法则,相互之间爆发攻击的可能性,远高于互相协作的可能。

因此,企业会设置一些规则作为底线,指导员工在尊重底线的基础上,依照企业提供的方式,来获取到更多的利益。

原始社会面对利益导致的冲突,需要武力的镇压;而我们进入现代文明后,则需要一些更加文明并切实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

于是企业不得不利用智慧、眼界、学识去武装食利阶级,从而使无产阶级出于认同甘于管理,但这并不足够。

企业还会提供上升渠道,使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阶级获得驱动力,贡献更多的劳动力以换取更好的生活,甚至是阶级的转化。

当然,我们都知道智慧、眼界与学识并无法衡量,也并非是上升的必备条件。但它确实提供了一种幻想,一种幻觉。

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对比,不正是我们渴望“不可替代”的驱动力?

我们的价值并非“不可替代性”,而是不受限于企业的“可替代性”



我们的价值并非“不可替代性”,而是不受限于企业的“可替代性”

不可替代与

可替代


既然我们无法成为“不可替代”的员工,是否意味着我们便没有机会、没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利益与更稳定的职场生涯?

这又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智慧、眼界、学识是毫无意义的,是一种“内修行”并无法为我们职场提供任何竞争力?

或者说我们是否不再需要努力,只需要得过且过的度过一生,在庸庸碌碌中寻找“平凡的快乐”?

显然不是这样。

我们的价值并非“不可替代性”,而是不受限于企业的“可替代性”



01 行业中的可替代性

职场中的“不可替代”是一个伪命题,而如果我们听之任之,不去努力,则陷入了可以轻易替代的风险之中。

因此,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最好的方式便是,不追求企业内的不可替代性,而去追求行业内的可替代性。

也就是说,我们不再为了实现不可替代而努力,我们的努力目标,是为了成为行业中的“可替代”人才。

这里的“可替代”,指的是我们可以轻易的替代行业中“高价值”的岗位,成为行业中的“破局者”。

比如在我们所处的行业内有一家企业,急需一名高管,如果在此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我们,则意味着我们具有了行业的“可替代”性。

我们可以轻松的替代行业中的“高价值”岗位,从而获得不局限与企业之内的能力,也就使我们获得了核心竞争力。

由此我们不必担忧于企业消亡带来的风险,也有了与企业进行谈判的话语权。

我们的价值并非“不可替代性”,而是不受限于企业的“可替代性”



02 如何获得“可替代性”

如何获得可替代性?这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同样艰辛,但并不需要我们放弃自身利益,反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获取到的利益,是不断提升的。
  • 行业基础理解

想要实现“高价值”岗位的替代性,需要我们具备对基层的理解能力,也就是明确的知道,行业中有哪些岗位,他们是如何组成的、如何协作的、对企业又有着怎样的价值。

我们拿零售行业来说,一个便利店,通常需要一个店长,四名员工,肩负收银、保洁、理货职责。

而他们的理想协作方式,需要完成的工作是货品盘点检查、顾客服务、清理卫生、交接班、优化陈列、提炼卖点、补货、打样。

他们的价值便是组成企业的终端销售点,起到货品销售、顾客触达、店面优化等价值。

而当我们熟悉整个配置、写作过程,并且明确他们的价值,那么即使我们更换了新的企业,也掌握了他们的底层逻辑,自然可以轻易的接手、管理与优化。

  • 行业趋势理解

“高价值”岗位的替代性,需要我们具有前瞻性视野,从而在面谈、自我造势过程中,具有被他人信服的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尽可能的搜集、分析数据,把握相关政策,从而先人一步的理解行业发展,并在关键时刻可以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观点。

许多人在公司中实现了自我封闭,每天仅限于与同事之间的交流,这显然无法实现对行业趋势的理解。

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的参与到行业的讨论之中,比如论坛、社群或是一对一的沟通,通过搜索获得行业报告,通过与同行之间的交流,验证想法。

我们的价值并非“不可替代性”,而是不受限于企业的“可替代性”


  • 行业自我造势

行业中有着许多专家,但这些专家往往局限于一个小范围圈子之中,并没有达到人尽皆知的地步。

这既是一种遗憾,也是一次机会,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媒体的图文或是短视频,将自己的观点尽可能的对外输出,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

随着对社群的深入与自我对外展示,我们需要尽可能的参与到行业交流与行业规则制定之中,成为行业中的领军人物。

逐步的积累,使我们被行业认同,获得“高价值”岗位的可替代性。

我们的价值并非“不可替代性”,而是不受限于企业的“可替代性”



我们的价值并非“不可替代性”,而是不受限于企业的“可替代性”


追求企业内的“不可替代”,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封闭的过程,我们与企业命运的捆绑,使我们失去了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企业的消亡,也就成为了我们的“末日”。

如果说疫情期间,或者说是2020年的前半年间,我领悟到最深刻的道理是什么,那就是不要轻易的与企业捆绑。

不追求企业内的不可替代,而去追求行业内的可替代。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 Powered by 安危情报站 X3.4 | Copyright © 2001-2021, 安危情报站. | 安危情报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