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返回顶部
分享到

百张照片记录新加坡百年历史,这些珍贵瞬间你绝对没看过! ...

新加坡 2023-4-6 13:30 1092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100张珍贵照片跨过数十年历史,以黑白或彩色的形式,把定格的历史瞬间呈现在公众面前。配合《联合早报》百年报庆举办的定格百年摄影展于4月5日在来福士城购物中心正式开幕。公众可以看到早报摄影团队历年来捕捉到的1 ...



100张珍贵照片跨过数十年历史,以黑白或彩色的形式,把定格的历史瞬间呈现在公众面前。

配合《联合早报》百年报庆举办的定格百年摄影展于4月5日在来福士城购物中心正式开幕。公众可以看到早报摄影团队历年来捕捉到的100张精彩瞬间,在感受早报新闻摄影发展轨迹的同时,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和历史。



国会议长陈川仁(左三),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左二),《联合早报》执行总编辑韩咏梅(左四)在聆听两名老兵谢晶良与蔡仁和分享当年入伍照片背后的故事。(陈渊庄摄)


照片由早报摄影主任李天锜带领的摄影团队从早报的档案照中,以新加坡国家发展、重大新闻事件、政治历程、社会人文以及冠病疫情为五大主题精选展出,其中不乏《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的旧照片。

摄影展包含1966年新加坡独立后首个国庆庆典、1951年加冷机场举行的航空节等历史照片,也有大巴窑游泳池在冠病阻断措施期间空旷画面等近期拍摄的照片。



国会于1967年3月通过国民服役法令,年满18岁的男性新加坡公民或第二代永久居民都必须到军队服役22到24个月。服完兵役后,成为战备军人,每年回营受训几个星期。1967年3月,国防部中央人力局开始为适龄青年国民进行登记。7月,第一批9000人的国民服役新兵入伍。图为1968年5月在芳林联络所报到的国民服役青年列队准备出发到兵营。(南洋商报)


这些珍贵的瞬间也为许多人留下难忘的回忆。

配合摄影展,早报较早前展开“镜中人”寻人启事,摄影展其中一张照片中的两名老兵谢晶良与蔡仁和看到寻人启事后主动联络早报。这张照片是二人在1968年5月作为首批国民服役青年去芳林联络所报到入伍的时刻,是二人共有的珍贵回忆。他们在以色列教官的严酷训练下同甘共苦,分别成为第20炮兵营的中尉和三级士官。

热爱摄影的国会议长陈川仁受邀为摄影展主持开幕。他致辞时说,新闻摄影要准确地根据事实抓捕瞬间、记录历史,让观看者更好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联合早报》等媒体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这是仅把拍好看的照片作为目标的摄影爱好者所不能比拟的。

《联合早报》执行总编辑韩咏梅说,新闻摄影是用镜头代替笔说故事,做到一图胜千言。新闻记者的使命,是把现场带给读者。本次摄影展是一幅时代的巨作。

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和《联合早报》总编辑吴新迪等也出席摄影展。

公众可从即日起至4月9日,上午10时至晚上10时在来福士城购物中心三楼参观摄影展。此外,邻里摄影展和摄影讲座也会从4月8日起在勿洛公共图书馆、裕廊区域图书馆、兀兰区域图书馆陆续举办。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的首个国庆庆典在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举行。阅兵式1966年8月9日上午9时开始。2万3000名男女老幼参加了90分钟的步操,包括人民卫国军组成的六个方队、青年制服团体、四大语文源流学校的学生以及人民行动党和全国职工总会的代表。见证新加坡多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大草场2022年8月被列为新加坡第75个国家古迹,国家文物局今年3月也宣布,大草场同周边的建筑群已被列入新加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程序预计9月启动。(南洋商报)



近年来新加坡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实惠的杂菜饭也难免起价。对于一般公众,杂菜饭仍是解决一日三餐的首选。冠病疫情期间,一名老妇在锦茂路第19座组屋楼下咖啡店打包杂菜饭。通胀所带来的冲击,普通老百姓总是首当其冲。如何帮助低收入与弱势群体应对更高的物价,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合作。(陈斌勤摄)



020年4月7日至6月1日的两个月冠病阻断措施期间,新加坡平日街道上车水马龙的景象完全消失。在这期间,民众居家防疫,大街小巷只留下一片空荡荡的景象。俯瞰泛岛快速公路大巴窑路段,孤车前行一路无阻,车子经过的大巴窑游泳池,水面静如一面镜子。《联合早报》摄影团队在阻断措施期间,出动无人机,空拍截然不同的新加坡城市风貌。这张照片也荣获美国新闻月刊《编辑与出版商》颁发权威媒体奖项“EPPY Awards”2020年最佳新闻摄影奖。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 Powered by 安危情报站 X3.4 | Copyright © 2001-2021, 安危情报站. | 安危情报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