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返回顶部
分享到

共享科学精神,共建科普生态

动态焦点 2021-4-4 15:38 1017人浏览 1人回复
摘要

朋友们,上午好,我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普出版社秦德继。很荣幸在即将告别2020年之际,来到今日头条生机大会,与诸位分享科学之美、科普之美。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民族深深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在 ...

朋友们,上午好,我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普出版社秦德继。很荣幸在即将告别2020年之际,来到今日头条生机大会,与诸位分享科学之美、科普之美。

共享科学精神,共建科普生态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民族深深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就意味着整个民族的生存、幸福以及未来处在极大的不确定中。将近200年,无论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五四运动的赛先生,到我们新中国的科技报国、科技兴国、科技强国,我们无不是在探索科学技术的进步。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这个大变局,科技创新被时代赋予更高的使命,创新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总书记讲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我们知道,科技发展、科技创新是要以全社会的科学文化为基础,要有坚强厚实的科学精神为底蕴。同时,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又是建立在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融入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之上。

朋友们都知道中国科协,但是可能不知道1958年,中国科协是由"科联"、"科普"两个组织合并产生的,也就是说,中国科协的诞生就带有科普的基因。

共享科学精神,共建科普生态


在当时的国情下,科普的历史使命是破除封建迷信。今天,科普是要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是8.47%,对比发达国家,美国2015年的时候就已经是28.5%了。我们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

以前我们通过图书、广播、电视做科普。我自己就是做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比中国科协还早成立2年,当年叫科学普及出版社,是中国出版科普图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科普出版社出版了一本《Basic语言》再版多次,总销量1800万册,用今天的话来说,是"爆款"产品。而现在我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大升级,千万以上的现象级科普传播已经成为常态,与纸版图书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互联网时代让科普获得了新生。

互联网经过web1.0、2.0、3.0到今天以今日头条模式为代表的4.0的发展,已经推动整个传播格局向全媒体时代转变。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次成功的传播都不是单一媒介的单独作战,而是各种媒介形式融为一体,集中发力。

共享科学精神,共建科普生态


当一半的中国人都在网上的时候,科普互联网化势在必行。"科普中国"应运而生。2015年,在做科普中国顶层设计的时候,我们做了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调研,得出一个共识:既要团结社会力量,也要建设自己的阵地。今天回头看,这决策是正确的。从科普角度可以说,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我们生产的《阿U学科学》系列短视频,两个假期的时间就在互联网上就达到5亿次传播量。这是以前我们做传统出版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且这套片子还获得了2018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图书音像第一次获得这么高级别的国家奖励。这个事儿可能说起来只是个例,但是它就像是辽阔草原上的一个"火种",可以引发燎原之势。

今年疫情期间,科普中国作为一个专业平台,第一时间就能把权威的科学知识传播给公众。发布1小时,全网就能突破百万次的传播量。

科学话题有专业门槛,我们的底气是身后210家全国学会以及9100万科技工作者的专业力量,帮助和指导我们进行科普作品生产。我们还打造了一个高端科普品牌《返朴》,总编辑和编委都是颜宁、文小刚这种级别,有国际声誉的大科学家,疫情期间,颜宁教授一直关注国内疫情进展,亲力亲为地在《返朴》做科普。

当前,科普中国已经拥有了2230万的用户,其中有450万科普信息员,我们称之为B端用户,这些信息员是我们科普网络上的基层节点,是科普工作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他们有的是社区工作人员,有的是学校老师,有的是乡村医生,通过互联网的手段,科普中国形成了非常有效的组织,把这些经过专业审校的内容传播出去。

共享科学精神,共建科普生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社会上出现了科普热,科普中国项目的推动功不可没。科普中国的传播渠道已经超过400个,科普中国支持和扶持的社会团队至少有800个。就我所知,全世界也未见有哪个国家,花这么大的精力来做科普这件事。这些年,科普中国通过行政的和经济的动员手段,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现了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普不仅是中国科协的第一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为之努力的事业,只有全社会形成了科学文化的氛围,把科学精神弘扬起来,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创新活力才可持续,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我们将遵循传播规律,拥抱互联网,和头条紧密合作。正如我们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所说,好的科普作品能激发人民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与思考。所以,我们和今日头条推动百科体系的建设、合作"大国学者——我眼中的科学家精神"等一系列项目,主要是把科学文化的氛围建起来,把人才、资源、团队集中在一起办大事。

共享科学精神,共建科普生态


再向大家报告一个消息,我们正准备成立一个"科技新媒体扶持联盟",组织科学家参与,要为他们创造一片科学普及的大森林,也欢迎大家来这里播种。

也非常欢迎大家加入科普中国的品牌、渠道和活动建设,成为我们团队的一员。

最后,致敬科学精神,致敬真知灼见。谢谢大家。
评论
1017人参与,1条评论

精彩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Powered by 安危情报站 X3.4 | Copyright © 2001-2021, 安危情报站. | 安危情报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