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返回顶部
热门分类
  • 二手房
  • 租房
  • 招聘
  • 二手车
  • 交友
  • 服务
  • 发帖数620
  • 粉丝0

彩荣是一个坚持写原创作品的自媒体人

所属组:版主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0/10/29
手机:未填写电话号码
邮箱:tjktt1ont6@reguser.com
简介:彩荣是一个坚持写原创作品的自媒体人
热门排行榜
  • 本周热榜
  • 本月热榜

[新闻焦点] 郭彩荣微电影诞生记

[复制链接]
郭彩荣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3-19 12:18:50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中间站》剧组,揭秘微电影背后的故事。



这几年喜欢上了看电影,喜欢在光影迷乱的交错中放松自己,不用考虑现实种种,尽情随着导演的镜头流连,穿越,感叹。

曾经看过筷子兄弟的微电影,也曾经问过妻子,什么时候,会有一部关于找查发的微电影出来。

但是,没想到,2012年的初春,这个梦想实现了。

首先来呼市的是百度联盟的郭蓉MM和微电影的策划白麟。百度联盟做为微电影的出资方,进行先期沟通与策划。

策划则是倾听,不时问一些简短的问题,从中解构这部微电影,从眉头紧锁的表情来看,这部电影并不好拍,无它,只因郭彩荣的创业史,太多故事,太多沉重的不堪回首,如此坎坷的经历和境遇,不弃不离的创业精神,不向命运屈服的人生轨迹,很难通过一部几分钟的微电影讲述清楚。

但是,这部电影还是要拍的,将磅礴厚重的个人奋斗历史收纳于几分钟的光与影,这不仅考验策划的架构能力,更考验的是导演的理解执行,摄像的细节把握捕捉,以及整个剧组的配合默契程度。

第二天,导演,副导,制片,摄像,剧组的重要人物从北京风尘仆仆而至,下飞机后,直扑家中,对于这部电影,北京来的摄制组还是很慎重,从对每一个分镜头脚本画面的争执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工作态度。

最终,定下来,明天开始拍摄。我也跟着混进剧组,成了兼职剧组成员,体验了两天剧组生活。

第一天:

头天晚上,剧组重要人员撤场后,家里开始收拾,有很多镜头需要在家里拍摄,不知是屋子面积大还是因为攒的弃物太多,从下午收拾到子夜凌晨,才算收拾出了大概。静侯翌日剧组上门。

迷迷糊糊睡着,幻想着第二天拍电影的场景,有没有口水流出来不知道,但是当刺耳的手机铃声吵醒我的时候,才发现日上三竿,制片打来电话,剧组的大车挡在小区门口进不来,让我下来和物业保安沟通下。

尽管之前策划说过剧组人可能比较多,但当自己看着整个一辆大巴车停在小区门口的时候,我还是惊诧了一下下。小区门口的保安慎重,问我这一车都是我什么人,我说是北京来的剧组,拍电影。保安上下打量了下我:早说嘛,胡子这么长,一看就是导演。我苦笑:“我不是导演,就是一业余混剧组的,来我家里拍点镜头”。

器材放在车上和树立到家里是两个概念,地上四处布满的线缆,高低错落的灯光遮挡,不断进出忙碌的剧务。隐约间,知道了拍电影应该和电视采访不一样。家里很宽敞,但是剧组仍然有一多半人在门外拥挤着,用到谁谁在进来忙碌,家里拍摄电影还是地方太小了。
   


电影初步起名为《中间站》,这个名字倒与半场人生的演讲题目有异曲同工之妙,呼和浩特,半场人生的中间站,连接了过去若干年的坎坷历史;过去,是加法,不断地去为自己争取,争取自己应该拥有的,以及梦想得到的;拳头紧握,希望掌握一切,抓住一切。到了今天,找查发已经七年,未来,是减法,逐渐去学会珍惜,放下。因为无论堪破与否,到老去时,双手张开,手中空无一物,有何物可以带走?

剧组是专业的,演员是临时的,因为演员只有一个。而我呢,充其量算是一个打酱油的。副导在妻子身边说戏,可能是紧张,抑或是兴奋,妻子比较难进入状态,最后只能先吃饭,边吃边聊,20多份早餐摆起来足以铺满会议桌。

策划,导演,副导,妻子,四人一圈,就上午所拍摄镜头的细节问题沟通,至于整个剧组人员,或蹲或席地而坐或靠墙矗立,手里拿着包子和鸡蛋,匆匆往嘴里塞。

经过调整之后,妻子明显放松了下来,也很快能够入戏,于是,化妆妹妹先上,留给化妆妹妹的时间只有10分钟。
   


化妆完,走走位,找一下镜头的感觉。

上午的拍摄,总体来说有些紧张,大抵都是头一次的缘故,剧组第一次拍站长的创业微电影,妻子第一次上镜,我,第一次打酱油旁观。
   


中午,一起和剧组吃饭,削面,快,省,实惠。几十人进去,整个店就满了,听着旁边的副摄像说,能吃到热面条已经很不错了,以往去山区拍外景,自己烧水吃泡面,一吃吃几天。这让我对剧组的生活多了层了解。上车前,制片又安排买了几件水,往车上一堆。

下午是去工大建筑馆拍镜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身临其中,无法想象这座充满着现代气息、酷劲十足的建筑原来竟是一间破旧不堪的工厂厂房。摄像和导演昨天来踩点时一眼就相中这里,因此,下午的镜头都是围绕着这里进行。
   


时空变幻,故事不变。图书阅览室临时被征用为拍摄场地,好在是周六,基本上没几个看书的童鞋,因此也不存在什么清场之说。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剧务主任还是派出工作人员四处把守,总体原则闲人免近。

每一次的拍摄都是从组装设备,化妆开始,一切就绪,副导演说戏,让主角尽量放松,快速投入拍摄状态,随即开机拍摄。

图书室的镜头比较封闭简单,因此很容易就通过,不会因为一个镜头反复拍,接下来就是隔着玻璃拍一些活动的镜头充实画面。
  


这一切都比较顺利,但是到后来上下楼的镜头就卡壳了,因为妻子的性子比较急,很难表现出那种信步上二楼,悠然望斜阳的感觉,这个长镜头总是被导演喊停,妻子表演不到位,要么是过于夸张的匆匆而上,要么是低头看台阶下楼,总之没达到导演要求的,因此这个镜头一遍遍重头再来。妻子自曝被上下楼多次,足够去爬附院二十多层的高楼来回,当时表示压力很大。





副导演是心理疏导高手,上前耐心沟通,但是钢结构楼梯的悬空感使得妻子下楼不低头基本不可能,怎么办,最后还是摄像提出替代方案,把长镜头的远拍改成贴身拍局部特写,然后配画外音,看来策划导演再想的周到也会有意外情况,只能就地发挥。也因此对这个剧组的摄像高看一眼,小赞一个。



第一天的镜头总算是都拍摄完了,收工ing,感觉在一旁站立帮忙的我,尚且脚底巨涨,更何况忙碌各司其责的一个剧组工作人员,回头望去,他们东倒西歪依在座椅里,但是面庞的表情充满了收获的充盈。



第二天:

次日拍的是外景,大青山下,大青山上。

上午沟通剧本,准备主角道具。体验了一天剧务的我,又怎能错过外景旁观呢。

吃饭,原则是吃得快,吃的饱,有发票。于是,找了一家面馆,吃剔鱼子,小碗二两面,基本人手二碗。半小时解决战斗,只有一桌狼藉。事后统计,一共45碗。



因为是上山拍外景,发电机,饮水,汽油,一个都不能少。(柴油发电机声音太大,故剧组带的汽油发电机)。

  






颠簸了近一个小时,总算开到一处山坡公路处,这个地方比较难找,既要视野开阔,面对城市,背靠大山,同时又不能过于荒凉,恩,有点美国公路电影的感觉。

真不知道这些导演策划是怎么找到这个地方的,但是当摄像说前天下飞机花了四个小时从东到西沿着大青山底开车绕了一遭时,我无语了,敬业与否,细节会说话。

外景拍摄,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比如,车来车往,人来人往,甚至,狗来狗往。每当这时,就只能停止拍摄,等待车人狗过去,再拍摄。(剧组现场讲他们以前在山区拍戏,因为驱赶村里的狗踢了狗一脚,被狗主人连同亲戚围住剧组半天,最后硬讹去了一千,因此,再去外面拍外景,都是宁退三尺莫抢一寸。)

阳光正好,洒在路上,日头微微西斜。时间不等人,抓紧拍近景长镜头先。
   


一条路,走几遍不重要,重要的是导演何时说OK。

外景,比室内而言,对天气的要求以及现场的把握,更考验剧组功底和应变能力,于是,家伙事也尽量备齐,我看到了专业的镜头箱。
   


山下拍完,接下来是上山,崎岖的盘山道,找一块空地停下车,看着悬崖对面的城市,悬崖边的公路,从山里走出来,从一个城市漂到另一个城市,总是在路上。这些元素,已经足够支撑起这个电影了。

山上风大,冷的直往骨头钻,因此我主动当助理,帮助拿大衣,拍戏的时候脱衣服,拍完了抓紧给老婆披上衣服。



每拍完一处,都要补妆,有时还要换衣服,大巴车成了必备的道具。化妆MM的纹身很COOL,类似2012里的玛雅符文。



人生短,行路难,日向晚,声声慢,山区的夜晚,来临的总是很快。随即拍收官镜头。尽管拍摄快到尾声,但大家不敢有任何的松懈,细节无小事。

最后一个镜头:行走在路上,羊群相伴。心中信念,支撑着,继续在路上行走。因为,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PS:全场剧组跟下来,我也算是切身体验了一把拍戏零距离接触。很累,枯燥,但是很充实,至少,这俩天,吃的多,睡的好,其他事无暇顾及,全身心投入剧组跟班的角色。忘我也是一种境界。

PSS:这是一部微电影还是纪录片?或者是所谓的纪录微电影?我想没有必要去搞一场有关纪录定义的讨论,一部好看的纪录除了题材故事等等外,不可否认,真实是其灵魂。

PSSS:人有时候是软弱的,但我们都希望看到坚强的人。无疑,妻子出生在一个严重的畸形世界中,男权社会的畸形,如果不挣扎,只能妥协,与其说妥协,不如说无力的承受。

但是妻子不甘心就此被摆布,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逃离,在路上,逃离熟悉的环境,被卷进了新命运的洪流里,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青春磨砺殆尽,收获了沉甸甸的半场,还有,这一场微电影。这便是人生,身在其中却又无处可遁的人生。

PSSSS:我叫郭彩荣,找查发信息网的站长。这是片中重复的最多的一句台词,不是祥林嫂似的重复,而是一次次的跨越。每当这样的陈述开始,就是一段故事的开始,用导演的原话说:郭姐的气场很强大,以至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样的事实不仅仅拍摄着电影,更感动了一起跟剧组的化妆MM,她跟了几次剧组,现在还不知道这里副导演是谁,主任是谁,但是却记住了我的妻子,分别时她俩拥抱对方,依依不舍!那个气场强大,却又分外吸引她的郭姐。

我妻子的经历,对于这个化妆MM,却是惊诧亲见一个女人心底的千疮百孔。

我们在挣扎中前行,并享受这个过程,享受它带来的一切痛苦——结果是次要的,是可以忽略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在经历,我们在路上。从别处到这里,再向往那里,这里,只是我们的中间站。



注:此文版权为曾经的找查发大胡子所有,感谢百度,感谢剧组的每一个人。

那时,我的体重170斤,那时,我还在给小儿子喂奶。那时,我还有自己的公司。



此时,我的体重120斤,此时,我的小儿子已经六岁,此时,我是一个会写作的家庭煮妇。

六年匆匆过,那时在巅峰,此刻在低谷,一条路的结束,是另一条路的开始吧!

相关阅读:彩荣随笔:半场人生


©Copyright 郭彩荣

郭彩荣自媒体出品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这里的文章:有态度,有生命



个人微信号:13789410409

                                               

                     苹果用户赞赏二维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Powered by 安危情报站 X3.4 | Copyright © 2001-2021, 安危情报站. | 安危情报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