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返回顶部
热门分类
  • 二手房
  • 租房
  • 招聘
  • 二手车
  • 交友
  • 服务
  • 发帖数461
  • 粉丝2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所属组:情报中将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0/11/02
手机:未填写电话号码
邮箱:47586948@qq.com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热门排行榜
  • 本周热榜
  • 本月热榜

一位向中央上书,改变了千万名知青命运,帮助过万小刀的女知青

[复制链接]
万小刀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10-17 12:15:42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82年,万小刀奉旨降临人间的时候,一位31岁的女知青大胆向中央上书,最终解决了知青农龄变工龄的问题。那封信也被誉为“知青福音书”。
这位女知青叫萧芸,后来又帮助过无数人,其中就有当初还是农民工的万小刀。
如今,萧芸71岁了,那个农民工万小刀阴错阳差地在自媒体江湖里闯出一片天地,他觉得萧芸的感人故事应该被更多人知道,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一、


1951年9月,萧芸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
那个时候湘中地区正在土改。母亲意外摔跤导致萧芸早产,出生时连皮肤都没发育好,再加上萧芸爷爷同一天枉死在县监狱里,萧芸的出生竟被家人视为不祥。
因此,出生后的第12天,萧芸就被扔到了荒山野岭,差点儿被狐狸吃掉……




好在萧芸命不该绝,被一家好心人捡到,带回家中养到8岁。
萧芸之所以童年一言难尽,其实与她的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
萧芸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曾是大家闺秀,外祖父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地主,在城里拥有一整条街的商铺。父亲曾是蓝天高等师范(湖南师范大学前身)的数学系主任,与文学大家钱钟书曾是同僚。




但良好的家世并没有给萧芸带来美好的童年,反而带给她的是一场灾难。
1965年,萧芸初中毕业。因为家庭社会关系复杂(外祖父是地主),导致萧芸和姐姐的高中、大学申请书上都只有一个长方形、红彤彤的大印,写着“不予录取”。
求学之路被拦腰斩断,随之而来的是一张白纸黑字的宣告书,名字是《给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青年的一封信》。
正是这张宣告书,使14岁的萧芸成了数千万知青中的一员,被派遣到湘潭县姜畲茶场。
一开始,萧芸作为知青,去毛主席家乡参加绿化任务是光荣且自豪的。她还加入了宣传队,担任宣传队副队长,并负责队员的日常生活。




可紧锣密鼓训练了几个月后,一纸文件却让萧芸的人生发生了剧变。


二、


1965年12月份,毛主席发表演讲,鼓励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历练……
第二天早上,宣传队接到命令,演出取消、原地解散,所有知青转入对应生产大队,萧芸成了五七大队易家山生产队的一员。




在生产队的日子一言难尽。不仅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儿,水田里还有数不尽的蚂蟥。当时萧芸最怕蚂蟥,给它们起名叫“魔鬼的手指”。每天从水田里出来,萧芸的腿都惨不忍睹,后来对蚂蟥的恐惧伴随了萧芸一生。
后来好不容易转去了奇头大队的老虎岩生产队。那里虽然没有那么多“魔鬼的手指”,但一次意外却差点要了萧芸的命。
一场秋雨冲垮了老虎岩的谷仓,三化螟泛滥成灾,生产队不得不采用含有“1605有机磷”的剧毒农药来杀虫灭灾。
这本是男人的工作,但萧芸却自告奋勇,加入了“灭虫小队”。
可当时萧芸腿上有伤,一块没有彻底愈合的溃疡长时间在高温的水田里浸泡,导致萧芸有机磷中毒。




含有剧毒的农药差点儿要了萧芸的命。送到医院时,萧芸的瞳孔都已放大。幸亏老虎岩的房东大姐用土方“安魂茶”替萧芸争取了抢救时间,这才捡了一条命。
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当时老虎岩有一位知青教师休产假,萧芸去代班。后来因为萧芸课讲得好,成功转正,这才让漂泊无依的她过上了一段安生日子。
1979年7月,政策调整,28岁的萧芸结束了14年半的知青生活返城,开始了新的人生。


三、


萧芸返城后,通过社会招工,进入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制造公司,然后被分配到南华幼儿园工作。
她从保育员开始做起,一步步稳扎稳打,从幼师做到副园长,又从副园长升职为园长,最后带领南华幼儿园成为“湖南省示范幼儿园”。




业余时间,萧芸还坚持文学创作,在《湖南文学》《株洲日报》《湖南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当初在老虎岩有机磷中毒的事情,也被她改编成散文《安魂茶》,发表在报刊上,还拿了奖。
虽然萧芸工作干得风生水起,但她其实并不开心。
也并不只是她一个人不开心,大部分知青返城后都不开心。原因很简单,工资低。
那个年代,每个人的工资与工龄直接挂钩。工龄越长,工资越高。看起来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规定,却让千万知青头疼不已。
因为他们只有农龄,没有工龄。
返城后的知青进厂后,工龄都要从头开始计算。这就导致当时一个30多岁的知青每个月只能拿28元的基本工资。而早在二十多年前,萧芸母亲在担任教师时,每个月就能拿到将近30元工资。
还不仅仅是工资低,知青们还面对一个分不到房子的问题。
当时单位虽然都给分房,但分房的资格也与工龄直接挂钩。工龄越长,资格越靠前。而那些返城的知青们分房是遥遥无期,大多数只能一家人挤在一个不到10平米的干打垒房间里。孩子们别说自由活动的空间,就连日常生活都是磕磕碰碰。
知青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向上级反映这个情况,希望能把知青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待,在工资晋级和分房待遇上应该有所优待。
萧芸同意这个看法。众人还在稀稀疏疏讨论时,萧芸语不惊人死不休地说了一句话,让所有人都愣在原地。


四、


萧芸说:“如果能把农龄换成工龄,问题就能解决了。”
这句话看似合情合理,但在当时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因为全国知青几千万,要想解决涉及面这么广的重大事项,除了中央,没人有这个权力。




所以,虽然大家都认为萧芸说的在理,却都觉得这件事儿实在太大,不可能实现。
但萧芸偏偏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主。
早在此之前,萧芸就曾仗义执笔写报告为知青们争取过利益。这一次她依然自告奋勇,表示报告可以自己写,但需要大家签名。
一开始,知青们都同意签字。但没想到,萧芸熬夜奋战写出报告后,大家却像商量好一样,给出了同样的答复:
“让他们先签吧,我最后签。”




原本斗志高昂的萧芸不免失落起来。但同时她又能理解,毕竟这样大的事如果搞砸了,上面签的每一个名字都可能成为“追责证据”。
日子虽然有点苦,但知青们更不想失去未来。
但萧芸却并不愿意放弃,她硬着头皮敲开一个个知青的门。
终于,在敲开幸福幼儿园何秋爱老师的门时,萧芸得到了第一个签名。
不仅是第一个签名,何秋爱还帮萧芸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五、


当时信是写了,但怎么交给中央,一直是萧芸没有解决的问题。
萧芸没想到,何秋爱自告奋勇,说自己堂姐和姐夫都在新闻出版单位,可以帮忙把报告递上去。
这份突如其来的意外收获,让萧芸十分惊喜。
何秋爱不仅帮忙递稿件,还十分细心地抄写了两份稿件,给萧芸留了一份底。
这份稿件在上交后很快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重视,加盖了科技出版社党委会的印章之后,作为一封民情附件被送进了中共中央办公厅。
这个消息传到萧芸的耳朵里,萧芸既高兴又紧张。
因为她知道,接下来收到的一定是个大消息。要么一劳永逸解决知青问题,要么是自己锒铛入狱。
1983年,32岁的萧芸得到了口头答复,信件已经被中央采纳了。
两年之后,国家劳动人事部正式发布了《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此后企业事业单位工资晋级、分配住房,全体知青都获得了公平竞争的起点。




消息传开,全国的知青们都沸腾了。萧芸成为知青眼中的英雄,她那封书信也被称为“知青福音书”。
作为知青中的一员,萧芸自己的命运也开始峰回路转。
原本萧芸的工龄也没有多久,但加上了14年农龄后,她一下子成了单位的老资格。再加上1985年她获得了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证书,使得她成功拿下了中级职称。
后来,萧芸就被调到集团子公司党委办,负责新闻宣传。
整天都与文字打交道,让萧芸的文学梦更加蠢蠢欲动。在思考再三之后,萧芸决定辞掉镶了金边的铁饭碗,下海体验生活。
萧芸离职后,曾在民营广告公司担任总经理。她还曾尝试自己开公司,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加上婚姻不顺,让萧芸不太舒心,终于有一天,她做了个决定。


六、


1999年,48岁的萧芸决定为了文学梦想去流浪。
她辞了职,用抓阄的方式给自己选择了下一站目的地:合肥。




安徽合肥,对于湖南人萧芸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
初到合肥,萧芸身上只有500元现金和一个背包。为了节省生活费,她等到菜市场快要关门时才去买菜,这时的剩菜,5毛钱就能买回来一小堆……
那段时间,萧芸日子过得苦,但她却很快乐。
无数生活的艰辛都成为她笔下的故事,她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换成了稳定的稿费来贴补生活。她的散文《卖蕨菜的小女孩》后来还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多次成为语文试卷的考题资料。
除了稳定的稿费,萧芸还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机会:在给《合肥晚报》投了几个月稿后,她接到邀请,让她去做副刊编辑。
几个月前,萧芸还是一个流浪者,为了节约生活费要去市场买剩菜。而如今,她却成了《合肥晚报》的副刊编辑。这个励志的故事被刊登在《江淮晚报》上,影响了很多人。
已是《合肥晚报》“心灵航线”栏目编辑的萧芸,接到了很多人打来的电话,她的热线也成了求助热线。
其中有两个电话,让萧芸做了一个影响后半生的决定。


七、


第一个电话,是一个叫叶铭(化名)的小女孩打的。
叶铭一生下来父母就离了婚,大概一岁多的时候,父亲就到北京打工,把她扔给了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经常吵架,给女孩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
第二个电话也来自于一名小女孩,叫肖烨(化名)。
肖烨高二的时候,妈妈患了癌症。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无法面对现实,从那之后,她变得自闭,甚至有了失语症的倾向。
这两个女孩的经历,深深刺痛了萧芸的心。
在与丈夫商量过后,萧芸决定开设一个网站,组织一个虚拟夏令营。让孩子们通过玩一个名叫“万里长江漂流”的游戏,一边教会孩子写作,一边让他们吐露心声。
网站的名字叫“火把部落”,寓意为:“只要火把燃烧起来,就永远不会熄灭。”




第一次开营,萧芸一共招募了6个有抑郁倾向的青春期孩子。
在部落期间,丈夫担任酋长,给孩子们讲美丽动人的故事。萧芸担任向导,负责具体教孩子如何写作。
结营后,萧芸和丈夫真的创造了奇迹:
6个有抑郁倾向的青春期孩子各自完成了6万字的写作。这6部文字作品被整理成册,出版成《火把2004:因为背叛所以爱》和《火把2004:逃离》。






后来,这些孩子不仅没受到抑郁症的侵袭,还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当初的失语少年面对央视镜头能够侃侃而谈,患有高考恐惧症的少年考上医学院本硕连读,还有一人成了广告公司策划人,一人成了《新民晚报》记者……
“火把部落”的故事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响,很多媒体争相报道,萧芸夫妇成了社会红人,有很多人找到两人希望他们能帮忙教育孩子。
可就在这时,萧芸夫妇却决定关闭“火把部落”。


八、


萧芸夫妇关闭部落并不是放任那些孩子不管,而是他们决定干一次大的。
当时在互联网上举办虚拟夏令营,只能影响几个孩子。萧芸夫妇这次决定到现实中办讲座,这样可以影响更多的孩子。
他们给公益活动取名“成长110”。寓意也很简单,就是他们打算走遍110个城市。
因为活动性质是公益,所以没有任何收入。所有的费用,两人只能自掏腰包。唯一接受的赞助,就是下面这辆越野车。




靠着这辆越野车,萧芸夫妇走遍了大江南北,拯救了无数“问题少年”。他们不仅针对孩子的问题对症下药,面对家长的问题,同样一针见血地指出。
两年时间,萧芸花掉了所有的积蓄,就连买房备用金都花得一干二净。到了最后,就连那辆陪他们东奔西跑的越野车都不得不提前退还给厂家,因为他们负担不起养车的费用。
当他们再回到那个起点合肥时,虽然两袖空空,只能租住在每月750元租金的公寓里,但他们的精神却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即便是“一贫如洗”,萧芸也没有放弃拯救那些“问题少年”。不能办讲演,他们就继续通过电话、电子邮件这种“笨方法”,能拯救一个是一个。同时他们也在攒钱,有了钱就继续办讲座……
“成长110”总共持续了8年,在这8年里萧芸为“别人家的孩子”付出了全部,花光了自己74万存款,走了150多个城市,成功举办了139场公益讲座。
有数千个孩子因萧芸带领走出了青春期沼泽,重新回到人生正道或者走上了更好的路。
其中就有农民工万小刀。
当初我为了文学梦想在租住的民房里写书,饥不果腹。萧芸老师偶然得知后,联系到我,问我需不需要帮助。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我头脑发达四肢健全,混口饭吃还是很容易的,比如去工厂工地干我的老本行。
但那时正值我写书的关键时期,如果再去打工,书稿又完不成了,无奈之下我接受了萧芸老师2000元的资助,最终成功出版了首部作品集《一个民工的江湖》。
除了我这个农民工之外,还有20余名孩子自主创业,30余名孩子进了部队,其中还有一名叫做“小枫”的少年,自告奋勇参加了2020年的抗疫救援,结果不幸牺牲,成为国家表彰的33位烈士之一。
在这期间,萧芸老师还为天津《每日新报》和深圳《青少年报》写过专栏,为一些新四军老兵写传记,并把稿酬和版权全部捐给老区旌德县新四军研究会。
2012年,61岁的萧芸老师又创立了“宁馨成长护航工作室”,力图为更多家有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家庭”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2016年,萧芸被媒体誉为“大陆成长之母”。第二年,她又荣获中国家庭教育学会颁发的“中国家庭教育公益百佳”荣誉称号。




为了让更多孩子得到照顾,萧芸一直全年无休,每天坚持7点起床,第一时间回复护航家庭的邮件。
“宁馨成长护航工作室”曾在深圳、合肥等城市设立过分部,但最后因为萧芸精力有限,搬回了湖南长沙。
当初为了数千万知青,萧芸仗义执言。如今为了更多中国新青年,萧芸决定要继续拼搏向前。




面对无数前来求助的家庭,萧芸对他们承诺:“我把你们的孩子都当自己的亲骨肉看待,我会竭尽全力,让你们的孩子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比过去更优秀。”
无数“问题少年”经过“宁馨成长护航工作室”的学习后,都顺利完成了青春蜕变,开始了新的人生,萧芸为此付出了无数心血,感动了无数人。
如今,已经71岁的萧芸老师,仍然在致力于拯救那些囿于泥沼的青春期少年,她造福社会、回馈社会的脚步,始终都没停下来。
本文作者:万小刀,写明星、写八卦,有凭有据;形象正、影子斜,皆由自取,欢迎关注@万小刀头条号
#头条群星8月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精彩评论14

有点甜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10-17 12:16:41
致敬萧芸老师!
囚鱼不知天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10-17 12:16:50
知青的命运真不容易啊
易先生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10-17 12:17:01
心中有大爱的人啊,应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离了城幻梦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10-17 12:17:56
不容易!民族脊梁,平民英雄!
时光如初见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10-17 12:18:15
虽然我没下过乡,我还是很感谢她,因为我老伴是下乡的知青,回城后得益于这位老姐姐的福。祝老姐姐晚年幸福、安康、长寿,子女们洪福齐天。
易只烊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10-17 12:19:01
也只有当过知青的人才知道农村,农民有多苦,多累,多难。
心事让风听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10-17 12:19:48
致敬萧老师!
最爱玺子哥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10-17 12:20:48
了不起[赞]
雾里看小花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10-17 12:20:54
这是你值得书写一生的人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Powered by 安危情报站 X3.4 | Copyright © 2001-2021, 安危情报站. | 安危情报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