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返回顶部
分享到

“生命终点站”的“摆渡人” 用心呵护逝者“最后一程”

中国新闻 2024-4-5 17:18 777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遗体接运工负责将逝者遗体从去世地点运送到殡仪馆。 遗体火化师希望家属对火化流程有更多了解。 又是一年清明至。我们人来人往,步履匆匆,祭拜先人。中山市先后发布了2024年清明祭扫倡议,殡仪馆、福荫园公墓祭扫指 ...

遗体接运工负责将逝者遗体从去世地点运送到殡仪馆。

遗体火化师希望家属对火化流程有更多了解。

又是一年清明至。我们人来人往,步履匆匆,祭拜先人。中山市先后发布了2024年清明祭扫倡议,殡仪馆、福荫园公墓祭扫指引等,在缅怀已故亲人的同时,一起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祭扫环境。

清明将至,我们一起走近人生终点的摆渡人——中山市殡葬工作者,包括遗体接运工、遗体火化师、乡村守墓人,听听每天面对生离死别,护送逝者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的他们,心中对于生命的思考。

遗体接运工周红旗

每次都对遗体三鞠躬

49岁的周红旗来自安徽,目前是中山市殡仪馆外勤组的一名遗体接运工。从2009年起,他开始了每天搬运遗体的工作。15年来,周红旗保持着一个习惯,面对遗体首先三鞠躬。

2009年,周红旗来到中山市公安局法医中心,协助法医做遗体的搬运等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他不习惯,尤其面对非正常死亡的遗体,那一幅幅画面总会在脑海里抹不去,晚上睡觉也会出现。

他花了一个多月去适应。逝者家属的一声声感谢,是他坚持的最大动力。面对意外身亡的逝者,他用酒精擦拭干净,让家属指认,家属痛哭一场后,和他说“谢谢师傅,感谢你们,帮我们好好照顾”。有一次,一个家属一直在叨念“怎么可能,昨天晚上我们还一起吃饭的,我不相信,不可能……”每每遇上这样的场景,周红旗都如鲠在喉,眼圈变红,但他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情,回答家属的问题。

2017年,周红旗来到中山市殡仪馆,成为了一名遗体接运工。“保佑保佑,我们现在过来,把您送回去。”在接运遗体时,周红旗会先三鞠躬,并说上这句话。遗体接运工负责将逝者遗体从去世地点运送到殡仪馆。

到小区接运遗体时,遗体接运工只能走楼梯。有的老小区楼梯窄,2米长的担架不能碰到门框和墙壁。有一次,他和同事从14楼把一名逝者搬运下楼,衣服全汗湿了。去事故现场收殓,还会遇到惨烈的情况,有一次交通事故,现场3人死亡,“触目惊心”。

服务逝者生命最后一程,总能得到家属的百般感谢,“师傅麻烦你了”“师傅谢谢你”“师傅麻烦你把我家人安顿好”……这是他常听到的话语。周红旗也会尽自己所能,协助家属处理相关事宜,解答相关疑问,希望能充分尊重死者和家属。

15年的工作经历,周红旗说自己不能在边疆守卫国家,就在后花园把社会服务做好。每天面对遗体,他发自内心感叹:要好好爱惜身体好好珍惜身边的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是他最不能接受的。他觉得在生命中,要对老人好一点,对家人好一点,等到哪一天,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永远无法回来。

遗体火化师潘和庆

放平心态 珍惜当下

49岁的潘和庆是中山市殡仪馆一名遗体火化师,来自江西。

遗体火化师是生命最后一站守门人。

潘和庆的父亲在老家江西从事火化设备安装维护工作,1994年,潘和庆学习了父亲的技能,开始接触火化设备,成为一名遗体火化师。在中山市殡仪馆,他负责对火化设备进行设置、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长期正常运行。

在遗体火化过程,家属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偏好,选择平板炉或者拣灰炉。通常来说,平板炉是指炉板固定在火化机内部,棺材火化后,需要使用工具将骨灰扒出来。拣灰炉是指炉板可以活动,家属可以透过玻璃墙观看,火化后骨灰还是保持人体骨骼原来的位置,骨灰可以直接拣出。

每天早上7时30分,潘和庆来到火化车间,检查所有设备,一切正常后,和防腐部交接。逝者家属凭证明到窗口办理相关业务,最后确认遗体签名后,才开始入炉仪式。入炉前,遗体火化师对着遗体三鞠躬。

把遗体放入火化设备中进行火化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火化车间工作间温度达40℃以上,如果碰上夏天,每个炉都正常运行时,遗体火化师的衣服基本都是汗湿状态,就算换了衣服,10分钟左右又都汗湿了。

“我们希望家属对火化流程有更多的了解,不要听信谣言。”潘和庆说,曾有人谣传逝者棺木没有被烧掉,被转卖了;还有的说烧出来骨灰有粉色的……“绝对的谣言!家属到现场是可以看到,火化设备的门一关上,高温将所有火化。也没有粉色骨灰。”潘和庆说,殡仪馆将举行年度开放日活动,希望社会对殡葬工作有更多了解。

当了多年遗体火化师,经过潘和庆操作的火化炉的逝者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但在人生的终点站,都化为骨灰。潘和庆觉得,人在拥有生命时,健健康康最重要,拉长时间线,什么勾心斗角悲欢离合都是浮云;要放平心态,珍惜当下,更多去感受一花一草一木,珍惜亲人朋友,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乡村守墓人梁卫文

既做“文职”也要“下场”

出生于1986年的坦洲人梁卫文,目前是中山市坦洲镇长青楼的负责人,负责看护长青楼里4660个骨灰格,协助前来祭拜的居民。骨灰盒就在他每天的工作环境里,对于此,他表示,刚开始好奇,后来就觉得这就是一份工作,“干一行爱一行,用心做好这份工作。”

18岁的时候,梁卫文参军了,5年后,2010年退伍,被安排在长青楼上班,当起乡村守墓人。有人说,“骨灰楼是阴森的地方,你不怕咩?”梁卫文表示,可能自己当过兵,一身正气,所以真的没有觉得“什么阴森害怕”。但他刚开始是好奇的,好奇这份工作要怎样做好,如何面对前来祭拜的人。

梁卫文既要拿笔做“文职”,也要亲力亲为“下场”做事。有居民来存放骨灰,他要帮忙办手续,做档案统计,记录祭拜情况,还要根据本地习俗做相关统计计划,比如“头七”“三七”时分的习俗,要了然于心。

他还需要维护骨灰楼秩序,安排好骨灰楼清洁工作,保持良好环境;管理好骨灰楼的分配,协调相关矛盾;为需要咨询的家属提供建议;家属来祭拜,全程跟进祭拜提供指引。

清明节,是他一年最忙的时候。他要帮助祭扫的家属处理一些祭祀事宜,如烧纸、摆放祭品等;倡导家属文明祭扫,劝导不撒冥币,严禁燃放烟花爆竹,拜祭区严禁燃烧大型纸制祭祀品等。

当好乡村守墓人,也遇到过较大的困难,多是居民在挑选骨灰格位置的抱怨:比如,不喜欢“4”“7”的数字,不喜欢太高太矮,但因为难以调整,难免心生抱怨。这时,梁卫文只能尽量解释说明情况,给对方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有一次,一位老人去世,家人想要把她和已逝的丈夫放在一起,但旁边的格位都已经满了,梁卫文提供了方案,劝导对方选择龙凤格,将两位先人的骨灰放一起。

2017年一次遭遇台风,长青楼停水停电,梁卫文一连在工作岗位待了7天,“当时也没有感到害怕,服从安排,做好工作,我就在我的岗位担负好这份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是他说得最多的话语,而当群众说谢谢的时候,他为能帮助他人完成一个心愿,感到开心。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侯玉晓 通讯员 钟民轩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 Powered by 安危情报站 X3.4 | Copyright © 2001-2021, 安危情报站. | 安危情报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