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返回顶部
分享到

东南亚工业化惨败的原因:没有土地改革,就没有工业化

马来西亚 2022-7-23 15:35 1259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工业化是一个稀罕品,能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寥寥无几。除了白人主政的欧美地区,东亚地区也实现了工业化。由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组成的东亚经济体,从贫穷落后状态迅速实现了追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 ...

工业化是一个稀罕品,能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寥寥无几。
除了白人主政的欧美地区,东亚地区也实现了工业化。
由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组成的东亚经济体,从贫穷落后状态迅速实现了追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
这也用事实证明了一点:工业化和人种无关,只要路子对,白人也好、黄种人也好、黑人也好,都能实现从贫穷到富裕。



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为代表的东南亚经济体,它们比东亚经济体拥有更好的资源禀赋,也有强烈的发展意愿。
但是,它们却在工业化的路上磕磕绊绊、后劲不足,至今没有完成工业化。
造成东亚和东南亚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从土地改革和农业去分析下东南亚工业化失败的原因。



01
土地改革,是工业化的第一步
说起后发国家的经济追赶,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怎么实施正确的工业化战略。
但成功的经济追赶要从正确的土地政策开始。



为什么土地政策如此重要呢?

首先,如果没有正确的土地政策,农业的平均产出就很低,整个经济体就没有足够的盈余来投资到工业发展中。
有些发展中国家因为农业薄弱,甚至做不到粮食的自给自足,不得不耗费宝贵的外汇储备来大量进口粮食。
而这些外汇储备本来该用在刀刃上,用来引进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机器设备。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发展中国家往往75%以上的人口都是农民。
如果农民的平均收入很低,就意味着整个国内市场对工业消费品的有效需求很小,本国的制造业就很难发展起来。
很多大企业,比如日本的丰田、日产、本田等车企,都是先在本国农村市场捞到了第一桶金,才逐渐拓展海外市场的。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遍布农村的乡镇企业成为工业化的重要力量,这些乡镇企业的产品也主要是面向农村市场。



这就是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的第一步,并不是直接上马工业项目,而要从农村改革开始。

02
地主掌控的土地,农业得不到发展
在传统农业社会,土地资源的分配往往极度不公,少数地主阶级控制着大部分土地,而大量农民沦为没有土地的佃农。
比如,在旧中国,10%的人口占有70%~80%的土地;朝鲜半岛的情况更严重,不到4%的家庭控制着55%的农业用地;在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封建领主叫做“大名”,他们控制着日本的大部分土地和整个粮食交易体系。
这种高度集中的土地制度有什么坏处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最大的危害还不是社会不公,而是土地的平均产出太低。



产权为什么会影响产量?
这是因为,想要提高农业产出,必须对农地进行投资,比如修建灌溉系统、提高土地肥力、购买更好的设备等等,这些都不是贫穷的农民能够负担得起的。
拥有土地的大地主虽然负担得起,但根本犯不着去干这种劳神费力的事,他们只需要不断提高地租以及向农民放高利贷,就可以占有农民的大部分收成。
地主阶级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地租,这是由土地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按照经济学原理,一旦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那么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而供给会增加,这种商品就会重新达到供需平衡。
但是,土地不一样,价格上涨不能让供需恢复平衡。
一方面,价格上涨不会减少对土地的需求,因为土地需求是由人口推动的,人口越来越多,对土地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价格上涨很难增加土地供给,当一个地区的所有可耕地都开发完之后,就不会再有新增土地。
所以,当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新增供给为零,地主阶级就有了极大的议价权,他们可以不断提高地租,直到只够农民维持基本生存为止。
而农民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能力和动力去提高土地产出,因为即使提高了一点产出,地主阶级也会通过进一步提高地租把好处拿走。
这样一来,土地就被锁死在低水平生产的轨道上。


可以说,在土地问题上,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光靠市场机制无法让土地实现最大产出。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 Powered by 安危情报站 X3.4 | Copyright © 2001-2021, 安危情报站. | 安危情报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