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返回顶部
分享到

世界手卫生日丨杨崇瑞——中国的赛麦尔维斯

国际新闻 2021-5-5 15:14 606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来源:SIFIC感染官微(ID:sific2007)作者:刘琛自2009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启动“拯救生命:请清洁您的双手”全球运动,将每年5月5日定为“世界手卫生日”,旨在全球范围内卫生保健中持续推广手卫生,并“团 ...

来源:SIFIC感染官微(ID:sific2007)

作者:刘琛


自2009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启动“拯救生命:请清洁您的双手”全球运动,将每年5月5日定为“世界手卫生日”,旨在全球范围内卫生保健中持续推广手卫生,并“团结人们”支持世界范围内手部卫生状况得到改善。


今天是第13个世界手卫生日,WHO呼吁医护人员和医疗照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采取有效的手卫生措施。今年的口号是“数秒挽救生命——请清洁你的双手”。


世界手卫生日丨杨崇瑞——中国的赛麦尔维斯


此外,为弘扬和发展助产专业,庆祝和传承助产士在卫生保健领域的贡献,自1992年起,国际助产士联盟(ICM)将每年的5月5日定为“国际助产士日”,并在每年的“国际助产士日”推出一个活动主题。


2021年5月5日,全球助产士将迎来第30个国际助产士日。今年,ICM将国际助产士日的主题定为“遵循数据:投资助产士(Follow the Data: Invest in Midwives)”。



世界手卫生日丨杨崇瑞——中国的赛麦尔维斯

今天是2021年5月5日

作为“世界手卫生日”和“国际助产士日”

我想带你认识一名伟大的女性

希望她的故事和精神

能给你一些激励,在遇到困难时,让不平的内心得到一丝慰藉



提起手卫生,可能大家都会想起匈牙利医生赛麦尔维斯,1850年他发现了医生不洗手会导致产褥热,急切地想要推行手卫生,但遭到了同行激烈的攻击,直到他1865年死于精神病院,也没有看到手卫生的推行。


那在我们中国,产妇和新生儿的命运又是如何呢?是谁解决了手卫生问题呢?


我们的故事,从一封信开始。


1924年,一位三河县的乡民写信给北京协和医院说:「你们外科治得好,不知要生产安全,使孩子不死,可吃什么药?」


外科的人员看了信之后,把信件转给了当时协和公共卫生科主任——兰安生。


兰安生是约翰霍普金斯的公共卫生学硕士,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出任公共卫生学教授,并担任系主任。


当时协和的公共卫生科,兰安生是唯一的讲师,手下只有一名打字员,是典型的边缘部门配置,兰安生逢人便说公共卫生,然而得到的回应多是礼貌的敷衍,实际无人重视。


接到信后,兰安生立刻联合当时的妇产科几名医生组成调查团,计划对三河县和遵化县进行了一次新生儿破伤风的调查。


兰安生为我国早期的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引导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调查团里的妇产科医生杨崇瑞——走上了公共卫生的道路。


时至今日,也不是每一个产妇都能享受到很高水准的接生服务。对于当时中国的产妇,尤其是住在乡村的产妇,接生只能请当地的接生婆。


我对接生婆的认知完全来源于电视剧,感觉她们好像只要烧个热水,就很快母子平安了。但事实上,由于接生婆不懂手卫生、不会无菌操作,她们随时可能要了产妇和孩子的命。


协和医院当时的妇产科主任,英国人马士敦(J.Preston.Maxwell)曾经这样描述接生婆可怕的接生过程——

「在距离北京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小有名气的接生婆。她身体畸形,靠手和膝盖行走。人们看着她从地上爬起来,在衣服上蹭蹭双手,然后不做进一步的准备,就开始了阴道检查。更夸张的是,这个接生婆从来不把自己的指甲修剪干净。我们的病房中常有些病人,在来医院看病之前,阴道壁就被肮脏的指甲划伤。」


兰安生一行人这次调查中发现,当地孕产妇的死亡率高达15‰,而新生儿的死亡率更是惊人的高达300‰,是同时期英国的5倍。而且这还是在北京附近的乡村,在那些更加贫困的山区和村落,情况只会比这更糟,粗略估算,每日死亡的产妇至少有五六百人,真可谓是触目惊心。


当时的杨崇瑞,志向还是做一名妇产科的临床医生,但是这次调查的经历在杨崇瑞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1925年,杨崇瑞获得前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修的机会,临行前,兰安生询问杨崇瑞是否愿意去加拿大公共卫生科和妇产科参观学习,杨崇瑞欣然应允,兰安生非常高兴,亲自为杨崇瑞安排奖学金,因为他知道,杨崇瑞心中那颗种子,可能就要破土而出了。


杨崇瑞在进修期间,展现出了卓越的妇产科医师水准,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妇产科的权威教授威廉士,胜赞杨崇瑞是他最优秀的两名学生之一,如果继续做一名妇产科医生,杨崇瑞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但是外出游学的经历让杨崇瑞有了新的感悟,她认为对于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公共卫生是一条保障民族健康的捷径,比医疗更能积极预防疾病。


1927回国后,杨崇瑞毅然转做公共卫生科讲师,同时兼任第一卫生事务所保健科主任。


即便在今天,成功推行一项公共卫生的措施的难度,也远比治好一名患者要困难许多。当时对于在中国推行公共卫生的难度,兰安生教授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描述:

「如果当你挨了一记耳光,却还没有准备好挨另一记耳光时,就不要进入公共卫生领域」



世界手卫生日丨杨崇瑞——中国的赛麦尔维斯

杨崇瑞与兰安生


1928年,杨崇瑞致信《中华医学杂志》编辑,第一次公开呼吁将助产士专业合法化,在《产科教育计划》中,杨崇瑞写道:

「我国死亡率之多,其故为何?不外乎助产者缺乏产科知识耳。」

「一不明产科生理与病理之别,无术辨别于前,自不能救急于后。似此情形,果有难产,欲求产妇之不死何可得哉?」

「二不知消毒灭菌之法,致产妇发生产褥热,或婴儿发生破伤风而死者不鲜。」

「三不知饮食卫生之法,使产母在孕期产期产后期调养失宜,婴儿则乳养失宜,因而丧命者不知凡几。」



世界手卫生日丨杨崇瑞——中国的赛麦尔维斯

《产科教育计划》杨崇瑞


在杨崇瑞积极地奔走呼吁之下,1929年10月16日,北平国立第一助产学校成立,杨崇瑞任校长,并定下了“牺牲精神,造福人群”的校训。杨崇瑞希望通过助产学校,培养出一批专业的人才,可以担负起各省市助产学校师资和领导妇幼卫生机关的工作。



世界手卫生日丨杨崇瑞——中国的赛麦尔维斯

北平国立第一助产学校校训


但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愚昧文化和陋习,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这其中的遇到的困难,一点不比当年的赛麦尔维斯更少。


对于当时的情况,新中国卫生部长李德全曾这样描述:

「她们(接生婆)杀了人,社会不加制裁,法律视为应得,她们逍遥法外,反将杀人的罪名加在死者身上」

「一家人刚生下小孩,因接生婆不懂得消毒,第三天小孩得了病,这病俗称作“脐风”(新生儿破伤风)。孩子的父母眼泪汪汪的地望着双手正在抽搐的孩子,收生婆却说道:“不要哭他!这是个讨债鬼!你不看见他的手正在那算账吗?”」

「又有一个产妇因收生婆施手术时不洁净,孩子生下地,不久她便死了。收生婆反倒说:“这是她没有福,没有这个命!要不就是这个孩子命根子硬,把他妈都妨死了!”」

「这样杀人不偿命,毁坏国家命脉,而仍为国家允许的刽子手,普遍在中国每个城市,每个乡村,每个角落里活动者。这是多么令人可怕的一种血的事实」



世界手卫生日丨杨崇瑞——中国的赛麦尔维斯

《国立第一助产学校十周年纪念日感言》李德全 1939年


可以看到,杨崇瑞等人需要战胜的敌人,不光是缺乏知识的接生婆,更是人们脑中沉重、愚昧的封建枷锁,助产学校毕业生冯新贞这样形容当时艰难的工作:

「我独自一人奔赴山东省汶上县卫生院。当地的妇女都缠足,封建习俗长年禁锢着她们的思想。认为妇女怀孕是见不得人的事,对谁也不愿意说,生孩子都是由旧式接生婆或家里人接生。」

「县里虽有一个卫生院,但只有一个男护士,帮助那些吸鸦片的人戒烟,面对这种困难的情况,我当时报名时的热情,被一种孤寂、胆怯的心情所代替……最使我难忘的一件事是,县里一个小职员的家属怀孕了,经过产前检查,我满以为她可以带个头,找我去接生,但分娩却请旧老娘婆接生,根本没理我。」


但是相比赛麦尔维斯对自己良心的折磨和对同行的愤懑,杨崇瑞则多了一份安然,不论旁人如何非议,她都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助产学校的学员们也遵从着“牺牲精神,造福人群”的校训,努力让新法接生全国开花散叶。


在助产前修剪指甲、清洁双手,正确地给新生儿洗澡、系脐带、点预防眼药。这些看起来简单、平凡的公共卫生措施,却比高难的临床技术拯救了更多的婴儿。


从1929年的北平国立第一助产学校创立起,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国内共创办了助产学校54处,毕业学生约2000余人,除正规学校教育之外,还训练了旧式接生婆3000余人。


新中国成立时,杨崇瑞在世界卫生组织任妇幼卫生组副组长,周恩来通过卫生部长李德全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能归国工作。


她辞去了薪资很高的国际组织高级职务从海外乘机抵香港,在掩护下从香港飞回北京,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担任中央卫生部的第一任妇幼卫生局局长的职务。



世界手卫生日丨杨崇瑞——中国的赛麦尔维斯

杨崇瑞被任命为卫生部妇幼卫生局(司)局长


到1957年时为止,我国正规助产士已有35774名,经改造的旧产婆和新培训的接生员已达66万人。而杨崇瑞当年的弟子,北平第一助产学校的毕业生,早已在全国各地的产校、产院、妇幼机关等单位身居要职,可谓桃李满天下。



世界手卫生日丨杨崇瑞——中国的赛麦尔维斯

杨崇瑞合影


1983年,杨崇瑞因病在北京去世,她把结余下来的六万九千元、几千美金和积累了数十年的珍贵的外文书籍杂志献给了国家。



世界手卫生日丨杨崇瑞——中国的赛麦尔维斯

杨崇瑞基金会条例


杨崇瑞解决了当时中国一个最难也最急的问题:现代医学快速、平等的本地化推广。如今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降低至18.3/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降至8.4‰,与最发达的国家已相差无几。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杨崇瑞的北平国立第一助产学校这一先驱计划。


杨崇瑞女士一生未婚,曾有一个不识趣的记者冒昧地问她不结婚的原因,杨崇瑞笑着说到:

「我和中国的妇幼事业结了婚,全中国的儿童都是我的孩子!」


世界手卫生日丨杨崇瑞——中国的赛麦尔维斯

晚年的杨崇瑞


今天的故事,并没有太多手卫生的内容,我更想说的是兰安生和杨崇瑞那种对公共卫生事业精神的传承。


时至今日,大部分医学生对于临床专业的偏爱也远大于公共卫生,医疗行业的聚光灯和掌声也都集中在临床医生身上。你可能认识名医林巧稚,却未必认识她在妇产科的老师杨崇瑞。人们跌下悬崖时,更多记住的是在悬崖下面拯救生命的人,而看不到在悬崖边上默默递绳子的人。


预防相关的工作,有着令人无奈的轮回。你的预防工作做得越优秀,就越会让人觉得你可有可无,直到人们的忽视酿成大错,才会重新看到预防的重要。


如果说赛麦尔维斯就像一道流星划过漫长黑夜,虽然短暂却让人及记住了光明。那杨崇瑞则是黑暗中永不熄灭的火种,用自己的微光为队伍照亮前程。


杨崇瑞常对她的学生说:

「新法接生,是一项移风易俗的大事,旧的习惯势力非常顽固,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我想,对于我们这些正在宣传手卫生的人来说,杨崇瑞的故事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1995年4月,杨崇瑞博士(1891—1983)的骨灰安葬在北京万安公墓,墓碑的背面刻着这么一段文字:

「牺牲精神,造福人群。」

「杨崇瑞校长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在我国创办起以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事业,她在我国是第一位把现代科学的妇幼卫生知识从城市大医院送到农村,第一位提倡新法接生,是全世界率先培训接生婆的人。」

「杨校长一生独身,生活简朴,把毕生心血和积蓄全部贡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她的功绩与日月同在。」


世界手卫生日丨杨崇瑞——中国的赛麦尔维斯

本文的主要素材来自这两本书,可在旧书网上找到

#医师报超能团#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文
  • Powered by 安危情报站 X3.4 | Copyright © 2001-2021, 安危情报站. | 安危情报站
  • |